后疫情时代,“AI+医疗”如何领跑核心医疗赛道?
人工智能(AI)作为新一代创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改变了医疗领域的供给端及传统医疗机构的运作方式,使医疗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个性化,并催生了巨大增量市场。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医疗需求不断提升的同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护人员短缺,而人工智能刚好弥补了这一短缺,加之人工智能医疗的政策规划不断落地,更加速我国人工智能医疗的发展。
人工智能可以应用在很多医疗领域。在就诊中,应用较多的是AI影像技术以及“AI+辅助诊断”。AI根据患者在影像、病例、体外诊断的一系列检查结果,进行辅助诊断。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中国医疗影像数据以30%的速度增长,而影像医生的增长速度只有4%。因此,利用AI辅诊引擎,能将影像医生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辅助医生对700多种疾病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2019年年末,人工智能产品已经从肺结节向外延伸,囊括了心脏、脑部、内分泌、病理、超声等众多方向,实现了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预测。不过,多位专家也表示,我国的“AI+医疗”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前景广阔,但仍需在政策、机制、技术等方面加以完善。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也让处在抗疫一线的医疗行业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较于17年前的非典疫情,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在此次战疫过程中成为了主力军,疫情中线上问诊、生物药物挖掘、医学影像与病理辅助诊断等都因人工智能的出现,而变得更加高效。
在CT检测领域,相关企业开发了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辅助医生快速诊断,尤其是对全肺状况及显性和隐性病变区域进行定量评价,辅助医生早期发现和后续评估疗效;还有AI引擎全自动无人快速病毒核酸检测一体机和新型快速AI筛选试剂盒,提出“快速现场筛查+临床检测”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除了检测,诊疗也是重中之重。有企业推出了AI辅诊系统:基于其完整的医学知识图谱及处理这个庞大知识的核心算法,针对患者不同的危急程度,依据不同场景,推出四个产品:一是手机云问诊,帮助居民在家里、途中、候诊室进行自诊自查;二是门诊问诊机器人,让患者在见到医生之前,可以自助完成预诊和初步检查;三是移动问诊机器人帮助患者筛查伤病等级;四是自助检伤问诊机器人,按患者的病征进行分级分诊。
总体来看,AI技术的核心特点包括高效率,且利于优质经验下沉复制,这两点刚好适用于大多数医疗场景的需求。这也是疫情中,AI技术与一线需求可以紧密配合的重要原因。
全拓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由于智慧病案的兴起,使得整体AI+核心医疗软件服务市场规模超过20亿,同比增速高达93.9%。再加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AI+医疗的优势更加凸显,市场也会进入了快速成长期,2022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
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信息化CIS阶段,全拓数据显示,2019年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达714亿元,预计2020-2025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CAGR为9.73%,到2025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1288.2亿元。
全拓数据认为,后疫情时代,基于目前渐为夯实的临床应用基础,再通过对医疗场景的更多理解,AI与医疗的融合将会纵横交错快速发展。未来,将进一步推进医疗大数据有序开放和利用,有效协同优质医疗资源、整合居民的全周期健康管理相关数据,最终做到信息互联互通,为“AI+医疗”的智能化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易今科技专门为医院打造智能化网点而设计、研发的一款智能化综合的医疗自助服务系统,实现了医院自助服务、分诊排队、导诊查询、患者关怀等面向患者服务的集中化管理,平台统一进行业务规划、网络规划、安全规划、数据集成等,从而使医院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该产品汇集人机智能交互技术,功能丰富,集自助查询、发卡、挂号、取号、缴费、化验单打印等业务,覆盖医院柜台90%业务,为医院打造专业的综合业务办理平台。